金秀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7期:注意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主要随带土植物、草皮、土壤、堆肥以及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车辆等运输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还以生殖蚁飞行或随水流作自然扩散,也可搬巢作短距离移动。近期,经监测发现,我县红火蚁发生面积持续扩大,发生区域涉及农田、绿化带、果园、桉树林等多处环境,防控形势严峻。为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生命健康,请相关的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做好本辖区红火蚁防控指导工作。
一、红火蚁发生动态
截至2025年5月12日,全县累计监测到红火蚁发生面积近0.8万亩。主要发生区域集中在桐木、头排、大樟等乡镇的农田、果园、桉树林和绿化带等地。当前正值红火蚁繁殖活跃期,蚁巢数量显著增多,部分区域出现蚁巢密度高、工蚁活动频繁的现象,已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二、红火蚁的特征及危害
(一)红火蚁的特征
1.形态特征:红火蚁体色通常为红色、红棕色至深棕色,工蚁多型,体长2.4~6mm,腰部有2个结节,触角10节,末端有2~3节膨大形成触角棒,上颚具4个明显的齿,上唇基具有中齿。
2.蚁巢特征:蚁巢也可作为快速鉴定入侵红火蚁的方法之一,
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10~40cm、直径30~50cm的蚁丘,内部结构呈蜂窝状。新建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
(二)红火蚁的危害
1.威胁人身安全:红火蚁攻击性强,受到干扰后会群起叮咬,毒液注入人体后,被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破坏农业生产:取食农作物种子、幼苗、果实等,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对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失。
3.损害生态环境: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在堤坝上筑巢会降低堤坝稳固性,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三、防治适期
每年4月~5月和9~10月,晴天气温在21℃~34℃有利于施药防治。
四、防治措施
(一)毒饵诱杀法:选择有效成分为茚虫威、氟蚁腙等杀蚁饵剂,撒施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可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撒施在蚁巢外围10~50cm处,视蚁巢的大小酌量撒施饵剂,一般15~20克/巢,施药后2天内下雨需补施,隔7~10天再次投放饵剂,共需投药2~3次,彻底杀灭该区域蚁群。
(二)粉剂灭巢法:选择触性强的菊酯类药剂,施药前需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通过带药工蚁与其他蚁之间接触,传递药物,进而毒杀全巢。
(三)药液灌巢法:选择触性强的菊酯类药剂,将药剂按商品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条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整个蚁巢。
五、注意事项
1.选择晴天地表干燥的时候施药防治。
2.勿将毒饵与其他物质(如肥料)混合使用,并保持毒饵新鲜干燥。使用药液灌巢法时在灌巢前不要扰动蚁丘。
3.施放饵剂时注意管控好家禽家畜以防误食。
4.施药区域设立明显警示牌,避免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
5.施药时注意风向及安全距离,防止漂移污染桑园及鱼塘。
6桑园内或桑园田埂上发生红火蚁建议在下半年饲养最后一批蚕后再进行防治,选用毒饵诱杀法进行防治,避免养蚕期间防治造成家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7.人被叮螫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皮康霜。如出现发热、头晕、起疹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8.农药包装废弃物妥善回收处理,美丽乡村,清洁田园。